供水管網監測系統的感知層主要由無線壓力變送器、流量計、物聯網網關(低功耗RTU)、水質監測儀、泵站遠程監測裝置等組成。實現對供水管網監測系統的底層數據感知及信息采集。
供水管網監測系統的網絡層采用NB-IoT、4G傳輸網絡設計,支持電信、移動、聯通、華為、阿里巴巴等各大物聯網平臺接入,符合國內各類智慧城市建設項目需求。
供水管網監測系統的通信服務層主要由物聯網通信服務平臺及物聯網通信服務器等組成,實現對供水管網監測設備的管理,并提供標準接口協議將數據快速接入第三方應用平臺。
應用層主要由供水管網監測系統平臺及第三方應用平臺,實現對供水管網監測系統感知層設備數據進行管網漏損分析、水質分析、能耗分析等,對各類監測數據進行查詢、管理。
通過供水管網監測系統建設,實現自來水管網分區計量,對管網分區流量、壓力實時監測,為管網漏損提供可靠數據。
通過供水管網監測系統建設,實現管網重點區域、泵站、末端等水質在線監測,保障供水管網水質安全。
通過供水管網監測系統建設,實現對水廠泵站、二次泵站的環境、水泵運行狀態進行遠程監控,實現泵站無人值守。
利用管網分區計量數據及管網已有數據,進行數據分析、挖掘、對比系統,構建管網漏損分析系統,實現漏損分析,為智慧水務相關業務平臺提供數據支撐。
供水管網監測系統中的壓力監測、流量監測、水質監測、泵站監控數據及時、準確采集與傳輸,運行狀態數據無丟失,數據能有效存儲,對各項監測數據可追蹤。
供水管網監測系統采用全天候運行的工作模式,儀表與傳輸系統獨立運行,維護簡單方便。各類物聯網傳感器采用工業級設計,滿足惡劣環境需求,具備較強的可靠性。
供水管網監測系統采用專業方案設計,設備安裝簡單、維護方便,系統長期穩定性好,并進行了充足的冗余設計,能滿足遠期規劃項目的應用需求,系統整體資金投入少,性價比極高。
供水管網監測系統貫穿整個“取水-輸水-供水-用水-節水”全業務流程,系統選用先進的物聯網技術、自動化技術、邊緣計算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是一套先進性極高的系統。
實現供水管網壓力流量遠程監測,管網流量壓力監測系統主要在各個DMA分區安裝壓力變送器、流量計、物聯網網關(低功耗RTU)實現壓力和流量實時監測,通過系統平臺的漏損定位算法快速高效找到漏損分區,并進行快速處置。
實現對供水管網水質監測及預警,管網水質監測系統主要針對農村水源機井、水廠清水池、供水管網末端等場景的水質進行監測,通過科學、合理的布設方案,不間斷的監測管網水質的各項指標,通過水質監測系統平臺實現綜合分析。
實現對供水泵站遠程監控管理,供水泵站遠程監控系統采用水泵遠程監測裝置對泵站供水工藝過程動力設備的控制參數、水池液位、泵站出水壓力和流量進行實時采集,實現對供水泵站遠程監控,實現對供水泵站無人值守。
實現對農村飲水工程遠程監測,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監測系統主要利用物聯網、數據采集、自動化等技術實現對整個供水工程的監測、實時調度和實時管理。逐步實現“采集自動化、傳輸網絡化、集成標準化、管控一體化、決策智能化”的目標。
甘肅隴南位于中國西北高原地區,水資源緊缺,農村飲用水安全事關農村群眾身體健康,是重要的民生福祉。為破解農村飲用水問題,讓農村群眾能喝上一杯干凈的水,各個縣供水公司統籌建設了農村飲水基礎設施建設,進行了智慧水務項目建設。主要從水源地、機井、水廠、泵站、高位水池、管網、末端用戶等分別進行物聯網感知設備布署及智能化改造,開啟‘互聯網+飲水安全’運管新模式
項目位于新疆烏魯木齊市米東區,主要針對米東區范圍內的供水管線布設壓力、流量、泵站監控等設備,建設供水運行保障中心、客戶服務中心以及指揮總部。項目實現了SCADA、GIS、營收、熱線、巡檢等基礎業務支撐系統的整合,通過數據挖掘實現了對供水運行與服務的全局掌控,形成了一套綜合性管控的供水管網管理平臺,項目建設完成后,大大降低了管網漏損,為供水供水降低產銷差提供數據依據。
主要對無為縣城區內管網重點位置進行壓力實時在線監測,結合原有的管網流量監測系統及管網分區設計實現對整個供水管網分區計量